速凝剂作用机理,速凝剂的成分各有不同,其速凝机理也尚未定论。主要有以下几种机理:缩短硅酸三钙诱导期而速凝
李琼等研究了SL-1,SL-2两类速凝剂的速凝机理。对于SL-1发现,在水化5min时,有大量的针柱状水化硅酸钙和少量钙矾石晶体生成,SL-1型速凝剂能使C3S的诱导期缩短或消失。C3S表面的双电层结构难以形成,且水化产物(C-S-H)的Ca/Si值较小,使得水分能不断透过C-S-H向C3S内部扩散。由于水分的不断渗入,导致C3S的诱导期消失。SL-1的掺入能使C3S表面的双电层难以形成,消除了C3S的诱导期。SL-2型速凝剂也能使C3S的诱导期变短或消失。水分能不断透过C-S-H凝胶向C3S内部扩散,使C3S的诱导期消失。不会生成双电层结构。对于初期C/S比较高而形成的C-S-H凝胶空隙较大而形成的早强也有氯化钙和甲酸钙。富文权认为氯化钙(CaCl2)是一种较好的早强剂,其促硬作用机理认为氯离子半径较小,活动能力强,容易穿透水泥离子的包覆膜,从而加速扩散过程(这与氟离子F作为促凝剂的主要组分是相对应的),硅酸盐水化初期,钙硅比(Ca/Si)比较大,形成的水化硅酸钙凝胶成絮状(C-S-H(I)),孔结构较大,利于钙离子渗透。

桥架抗分散作用
刘波等研制出的IVA由多种易溶中性盐、中性水溶性聚合物M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组成。研究其机理可知:M分子相互联接,吸附在两个或多个水泥粒子上起到“架桥”作用,使浆体更容易形成远程凝聚结构,这种吸附“架桥”作用使体系产生流变,克服粒子间的阻力增加,宏观上表现为极限剪切应力的升高。
咨询:冯鹏霄
电话:183-3990-9097
咨询:冯鹏霄
电话:183-3990-9097